>>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以心暖“新” 让新就业群体幸福感满满——民进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为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发展建言
2025-04-29 09:13:02   来源:华兴时报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区立足实际,制定出台系列政策举措,全力推动新就业群体工作实现破题攻坚、扩面提质。今年,民进宁夏区委会,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新就业群体发展,通过提交提案的方式为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

  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目前,我区已出台了《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围绕‘构建管理体制、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政治引领、发挥党员作用、加强关心凝聚’五方面提出19条具体措施,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民进宁夏区委会提交的《关于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提案》中指出,我区在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工作积极性不高,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措施还不够具体,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建工作考核制度、联动机制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在新就业群体中,党员人数较少,且多为流动党员,党组织有效覆盖不够到位,规范化运转水平不高,在新就业群体中的影响较为有限。党建工作资源缺乏,基础还较为薄弱。新就业群体就业方式相对灵活,党员组织关系难以落实。从业人员更关注经济效益,对党组织活动缺乏足够兴趣、热情不高,党组织难以找到日常教育管理党员的有效抓手,一些党员不愿亮明党员身份的情况也依然存在。新就业群体权益服务保障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如用工关系的认定、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等。与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相比,新就业群体党建投入支持力度不够,开展服务保障的活动资金较少。

  提案建议,建立企业党组织和管理层共学共商机制,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中增强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着力构建组织部门指导落实,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抓总,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乡镇(街道)兜底管理的工作体系。探索建立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季度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好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优势、队伍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着力构建属地党组织、平台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员三级联动体系。从行业主管部门挑选懂党建、会抓党建的业务骨干担任党建指导员,定期对党员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着重从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络主播、货车司机等群体摸排储备入党积极分子,加强培养教育。按照党员便于活动、党组织利于发挥作用原则,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新业态品牌企业、龙头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

  注重在企业出资人和高管中培养、挖掘党员骨干,持续推动双向任职,增强党组织在新业态企业的影响力。丰富教育载体,通过举办沙龙、茶话会、故事会等方式,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传承红色基因、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互联网作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更多“有形的空间、无形的阵地”,不断提升党员管理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水平。加强新就业群体的权益保障,畅通沟通反馈渠道,定期召开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问需座谈会,就用工情况、运营情况、权益保障情况、党组织建设情况等进行沟通交流,收集并解决困难诉求。打造定制化项目,满足其职业成长等个性化要求,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凝聚力和融入感。

  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

  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周利民提交的《关于关心关爱我区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的提案》指出,新就业群体正在快速壮大,在推动社会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一群体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新就业群体中单一机械化劳动占比较高,限制了劳动者的技能成长;收入稳定性不足,兜底性保障措施相对较少;劳动者工作时长普遍较长,工作压力大,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由于长期处于“单打独斗”的工作状态,他们集体感和社会融入感有所减弱;再就业能力较弱,且大部分用工单位倾向于招聘年轻员工,使得新就业群体对未来再就业存在担忧和顾虑;在应对家庭因病、因事等重大变故时,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针对以上问题,周利民建议,加大对新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育力度。推动区内院校和专业机构高度关注新就业群体,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和再就业能力培训。组织优秀员工参与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助力他们在提升学历层次的同时增强专业技能,从而提高从业人员和行业的竞争力与再就业能力。完善保障体系。各级人社、工会等部门逐步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工会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范围和职业伤害保障范围。健全新就业群体诉求办理机制,建立新业态行业性涉及劳动者权益的集体协商和权益维护机制。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群体纳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

  搭建服务平台。相关部门应牵头联合建设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新就业群体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平台(站点),开展“送温暖物资、送政策宣传、送技能培训、送健康体检、送法律维权”等活动。统筹优化工人之家、青年之家、志愿服务驿站、社区食堂等阵地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精准暖心的服务。

  加强人文关怀。常态化实施针对困难新就业群体子女的帮扶、看护、游学等公益项目,设立关爱资金,及时资助因病因伤导致生活困难的新就业群体,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记者 韩瑞利)


【责任编辑】:包瑞